■ 視點
  科學研究是沒有禁區的,但是,對研究結果的解讀和應用卻應當慎之又慎,尤其是那些有關健康、生命和精神領域研究的結果。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為決策研究組發現,受賄金額越多,受賄行為對大腦的刺激就越大。這一說法促使外界討論是否可利用藥物或治療方法抑制腐敗,“吃藥反腐”說隨之引發關註。7月12日,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否認課題與腐敗、賄賂行為有任何關聯。
  既然進行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都否認“有錢能使鬼推磨”針對貪官,媒體的解讀和公眾的理解就有偏差。現在,追究是誰把這項研究往“吃藥反腐”上面引領的,可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媒體或公眾今後應如何準確解讀科學研究的結果,以及研究結果應當如何應用於社會生活。
  科學研究是沒有禁區的,但是,對研究結果的解讀和應用卻應當慎之又慎,尤其是那些有關健康、生命和精神領域研究的結果。錯誤的解釋,會妖魔化正常的科學研究,惡化研究的環境;而錯誤的應用,則可能危及生命。
  解釋科學研究需註意的要點是,因果關係要準確、專一,甚至唯一。例如,受賄對大腦的刺激並不是專門針對貪官的,參與者中並沒有貪官,說“吃藥反腐”是無的放矢。這種將科學研究和現實問題“拉郎配”的做法,是很不嚴謹的。
  “吃藥反腐”雖是荒唐的,不過藉此也可以普及一個科學常識:對科學研究的應用同樣要謹慎,即便研究結果有針對性,或因果關係明確,例如,確實得出貪官的大腦與常人有異,也不能輕易嘗試“吃藥反腐”。科學研究結果應用不謹慎引發嚴重後果,在科學史上不乏其例。
  現代精神病外科學的創始人安東尼奧·德·莫尼茨在研究中發現,某些精神病患者,尤其是衰退性精神分裂症和嚴重的偏執狂大腦額葉前部由於槍傷或神經瘤遭到損傷時,其精神狀態會發生明顯改變。於是他推論,切斷前額葉與丘腦間的神經纖維,可使異常的思維活動轉為正常。1936年,莫尼茨首先對精神病患者進行了額葉前部的大腦白質切斷術,結果發現能有效治療某些頑固性精神病並減輕精神病患者的痛苦。為此,莫尼茨與赫斯分享了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但隨後,嚴重的副作用也出現了,有些病人要麼變得痴獃、弱智,要麼成為植物人,還有一些病人術後像幽靈一樣四處遊蕩。20世紀50年代所做的調查表明,大約1/3的病例在手術後沒有多少變化,另外1/3的病例比術前還有所惡化。於是,腦額葉白質切除術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逐漸被拋棄,多年後,諾貝爾獎評委會為1949年及其他一些頒獎失誤致歉。因此,科學研究結果的應用,尤其是對健康和生命攸關的研究結果的應用,當慎之又慎。
  □張田勘(學者)  (原標題:“吃藥反腐”?科研“應用”需謹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xxak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