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部長級會議27日決定,將原油日產量保持在3000萬桶水平不變。消息導致2015年1月交貨的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一度暴跌8%,至每桶67.75美元的4年多來最低點。
  在國際油價數月來下跌約3成的情況下,外界空前關註歐佩克是否減產保價,但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主要產油國還是“忍痛”任由油價下跌,背後出於什麼考量?
  爭價格還是爭市場?
  綜觀國際原油供給狀況,歐佩克原油產量眼下占全球原油產量的約三分之一。在歐洲等地區經濟增長放緩、需求減少的情況下,美國頁岩油開采的增加不斷擠壓著歐佩克的市場份額。
  科威特石油大臣阿裡·奧馬爾說:“今天,(市場上)有不少競爭者,歐佩克產量只占到(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作出不減產的決定不可避免,因為(減產的市場空缺)會被市場上其他人所填補,他們有能力這樣做。”削產量得不償失?
  一些市場分析師認為,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主要產油國有意縱容、甚至樂於看到國際油價在短期內下跌,因而拒絕減產。
  路透社援引分析師的話報道,即使歐佩克減產,國際油價也未必能就此走穩乃至反彈。一方面,美國頁岩油產量保持充足供應,相關廠商對歐佩克的市場份額虎視眈眈;另一方面,歐佩克內部“紀律”鬆散,一旦有成員國暗中超額開采原油,將讓減產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這種情況下,歐佩克顯然不願意作出減產100多萬桶原油日產量的決定。 (據新華社電)  (原標題:不減產背後的油價博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xxak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